到森林跑站上課時,班上的助教小言(郭治言)第一堂課就跑來跟我說,他從小看我播球長大,還問了我很多在體育台的事情跟人物。然後每次交談完,他都說,我感覺像是從電視機跑出來的人,聲音好熟悉。(為此我還現場示範一次:本節目是由紅牌油漆贊助播出。對對對,好像好像!啊廢話,就是我錄的當然像)
我看得出小言是一個百分百的體育迷,大概就是那種回家電視頻道會固定在體育台的孩子。他還跟我稱讚了在國體大時的子軒老師(我們大聯盟的球評),說他是美式運動的活字典,常常上完課都會請教陳老師好多問題。
昨天晚上下課時我聽到小言打算去對面安森練跑,於是偷偷在門口堵他。(放心,我沒帶球棒)
「等等一起去跑!」
小言先是很驚訝的拒絕我,(被半馬80分鐘的跑者拒絕❌感覺其實很正常,但我也是後來才知道😓😓😓)但他耐不住我的威嚇,於是叫我在花市的入口等他。
他口中的秘密基地原來是高架橋下花市的停車場🅿️,晚上10點停車場沒什麼車子出入,於是就在那通道上,展開了我15歲以後第一次的150公尺短跑衝刺。
小言先讓我一根水泥柱的距離(大概是10幾個停車格的寬度),第一趟跑到2/3他就從我後面呼嘯而過,快意刷卡,雙腿有如裝了彈簧,爆發力驚人。前兩趟我都被慘電,不過他也跑的很喘(我一定要這麼說)。後四趟我決定把油箱裡僅剩的油催到底,拿出全部力量!在受讓6個停車格的距離下,勉強跟小言同時抵達。
跑完6趟間歇我深感已經無法再繼續下去,提議去安森緩跑。結果一出發,這小子就給我跑3分速,(錶上一度是3:20)我跟他跑了500公尺後,腳步越來越慢,到一公里後,小言已經把我甩在後面。我大喊,不跑了!(3:56!這根本是我間歇1K的極速啊,但看來他只是在配速跑,喵的,當下真的又很想罵髒話)在一陣休息我,我說這次真的來緩跑,結果第二K,我們均速是4:40。
我不跑了!我要回家!這種速度2K真的是我的極限,打算落荒而逃。後來我們又在路邊聊跑步聊到11點多,看得出小言除了實力驚人之外,也有非常多關於跑步的訓練方法跟心得,聽完感覺非常受用。他建議我炎熱的夏天不用太在意跑量,但可以試著在每次的慢跑結束後,來6-8趟的短距離衝刺,來提昇自己的速度感,等比賽期再拉長里程,到時候配速比較跑得出來。我們也聊到「市民跑者之王」川內優輝的訓練方式。總之這是一個被拉爆的夜晚。在跑步的世界裏,不要妄想試圖跟上跳升2-3個層級的跑者,那叫做找死!自討苦吃。
最後還是要謝謝助教的鞭策,我不會停止向年輕人學習的!
#以下節錄「刻意訓練」四原則摘要:
什麼是刻意練習的原則呢? 首先明確你的高績效的目標,我想要實現哪方面能力的提升;其次,我們要儘可能找在這個領域中最優秀的專家,或者高手,或者經典書籍,目的是能夠讓我們和這個領域高水平的心理表征進行這個對比,獲得高質量的反饋;第三,研究這些傑出人士或者成功案例背後可能的成功原因;第四,就是我們不斷地投入時間和精力去訓練。
#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 #但你需要開始才會變得厲害 #刻意訓練